昨天,也是新春首个工作日,上海三大区举行开工仪式:黄浦区2023年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暨重大工程集中开工典礼在文庙改扩建工程工地现场举行;杨浦区重大工程推进、重大项目签约大会暨滨江创智中心开工仪式在杨浦滨江举行;宝山区50个重大项目集中启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黄浦区
1月28日,黄浦区2023年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暨重大工程集中开工典礼在文庙改扩建工程工地现场举行。区委书记杲云宣布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开工,区委副书记、区长沈山州通报2023年全区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推进工作。
▲城市更新项目效果图
2022年,黄浦经济展现强劲韧性,全年共引进内资507.7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7.02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14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市首位。2023年,黄浦将继续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引进和重大工程建设,聚焦高端服务业能级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深化招商服务,加快引进一批有竞争力、引领性的重点项目。
今天集中签约的7个项目,将持续提升黄浦总部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产业的能级。同时,为更大程度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今年黄浦计划新开工重大建设项目24个,其中15个今天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超过553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涵盖教育、卫生、市政、民生实事、商办楼宇等多个领域。今年全区计划竣工重大建设项目8个,涉及投资705亿元,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160街坊(“老市府大楼”)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南京东路世纪广场改造、黄浦区文化中心、黄浦区委党校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备受市民关注的重大项目将于2023年竣工。此外,今年全区将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22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00台以上。
▲厅西路人才公寓效果图
“十四五”以来,黄浦区推动城区功能焕新升级——
◆黄浦滨江一线的南浦地块项目将打造黄金地带滨水综合商务区,推动外滩金融集聚带空间、功能延伸拓展,促进高端要素集聚度和外滩金融辐射能级进一步提升。
◆金陵东路、淮海中路130街坊等区域将结合历史风貌保护更新及大新天地区文化轴线建设,通过建设高品质地标性商务楼宇、引进特色商业办公业态,加快打造最国际、最时尚的上海中央活动区核心区。
◆福州路、福建路等区域将引入更多时尚体验商业、文化艺术元素,让南京路步行街真正“化街为圈”,成为文化荟萃、繁华灵动的卓越全球城市活力区。
◆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将布局打造南昌大楼、文史馆、永丰村等精品路口,通过“补织”更新,打通风貌“断点”,打造更多“衡复+”优秀案例。
◆大豫园片区将结合福佑地块建设,推动珠宝时尚、文化创意、商业旅游等产业集聚,加快打造多功能超级文化商业综合体,建设最具江南民俗特色、兼具商贸活力与人居品质的文商旅居功能融合区。
杨浦区
1月28日,2023年杨浦区重大工程推进、重大项目签约大会暨滨江创智中心开工仪式在杨浦滨江举行。本次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和重大工程开工启动,涉及总投资金额约500亿元。
现场集中签约和线上云签约的重大项目共计25个,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八大行业,投资总额约200亿元,一批优质的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落户杨浦。2023年重大工程达100项,其中新开工项目26项,总投资约300亿元。这些重大项目与重大工程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旨在丰富功能载体,完善公共设施,推进城市更新,优化服务供给,让城市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当天,杨浦滨江创智中心作为杨浦启动2023年度滨江综合开发建设的“冲锋号”正式开工。项目处于滨江生态廊道和垂江城市绿带的十字交汇点,毗邻杨浦大桥与杨树浦路,交通便利,与大桥公园等周边公共空间形成生态联动。该地块原为电站辅机厂西厂旧址,原建筑最大特色是拥有17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曾经生产了中国第一台高功率火电机组锅炉。
对标打造“世界级滨水区”的要求,杨浦区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的城市更新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合理推进开发建设,将融合会议中心、艺术中心、展览中心、公园中心等公共服务,围绕“活力滨江”主题打造面向公众、集办公、科技、展陈、文化、绿色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结合“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杨浦滨江创智中心项目还将与已经建设中的三个在线新经济总部项目、两个央企总部项目“串珠成链”,吸引更多重量级企业入驻,打造高能级平台,将成为“楼宇经济”新高地。
宝山区
兔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宝山区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大会如期而至,吹响新一年“北转型”发展的号角。会上,投资总额达528亿元的50个重大项目集中启动。
会上,《2023年宝山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改革举措》《宝山区科创中心建设两周年白皮书》正式发布,标志着宝山区营商环境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宝山区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大会
产业和民生项目各有27和23个
在首批启动的50个重大项目中,产业项目27个,涵盖了生物医药、智能智造、信息技术等符合宝山区产业导向的高精尖领域,释放出宝山着眼优化重大产业项目布局,打造前沿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能力的信号。民生项目23个,主要用以支撑重点转型区域、支撑城市功能引领、支撑城市生态治理、支撑民生服务保障。特别是南大、吴淞、滨江、高铁站周边等重点转型区域,为宝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着力推动区域经济V型反转。同时,36个投资规模160亿元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落地。
与此同时,对标“主阵地”“北转型”的要求,宝山还把目光聚焦于加紧储备一批优质的产业项目和领军企业。特别是,牢牢牵住有效投资这个“牛鼻子”,持续加力引进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示范性强的重大项目,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深化与区企、区校的战略合作。
为此,宝山区明确要求,各单位党政“一把手”担任主要重大项目推进的“第一责任人”和“首席代办员”,注重目标管理、强化督办考核,与企业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结合“促发展、保安全”活动,加大走访调研企业力度,深入企业、深入一线,面对面沟通、实打实解决问题,以诚心换真心、强信心。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质好不好不仅关乎企业发展,更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提升营商环境这项“软实力”,需要“硬措施”来托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便是宝山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给自己定位的“人设”。
细读《2023年宝山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改革举措》,不难看出宝山为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竞争力所下的决心,以及付诸的实践。
此次发布的改革措施涉及打造50名“联合首席代办”服务制度、实施“开工一件事”主题套餐式集成审批服务、三级网络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数字赋能”、10项VIP人才尊享服务、100个地块开展“低效盘活行动计划”、新增优化10项“免申即享”服务、“减证便民”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等八个方面,旨在切实立足招商引资,舞活项目龙头,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为进一步拓展招商网络,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与水平,全球战略合作招商伙伴计划同时在大会上正式启动,德勤、高力国际、亿达未来、源津创投等4家机构成为首批合作伙伴。
未来,宝山区将与德勤在项目引进、智库支持、产业规划、低碳转型等方面夯实合作关系;将与高力国际在项目引进、投资推介、产业规划、智库支持、培训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将与亿达未来在项目导入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将与源津创投在发掘优质项目、联动招商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科创宝山”建设成果显著
2020年,上海市委提出将宝山“打造成为全市科创中心建设的主阵地之一”,为“科创宝山”发展定好了主基调。历经两年建设,宝山将一张“新蓝图”推演成一幅幅“施工图”,科技创新“磁场效应”凸显,会上对外发布的《宝山区科创中心建设两周年白皮书》更是引人关注。
两年来,宝山始终高举“科创”大旗,全区创新资源集聚力、科技成果转化力、新兴产业引领力、创新环境吸引力等全面提升,关键指标发力增长,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的四梁八柱已经初步形成——
科创策源能力和转化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性主体建设量质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两年内数量增加220%,科创沃土哺育百千新星;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前实现两年倍增,众智云集共筑转型之路。打响“大学牌”,“一核一带”大学科技园集群初步形成,北大、复旦等一批知名大学科技园(载体)相继落地,“一核一带”谋空间,“一园一特色”掘深度。高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两年百余项目被列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
科创产业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迅猛成长,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成功上市,打造宝山品牌;知名生物医药企业投资入驻,强大创新力量。新材料产值能级稳步提升,上海超导获评市制造业创新中心,“三超领域”均实现突破性进展,产值亿元及以上企业不断增加。智能制造产业不断壮大,发那科机器人(三期)研发中心等一批项目落地开工,赛赫智能等一批项目竣工。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产业赋能,宝武碳业被工信部获评为国家级智能工厂,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现身宝山。产业发展后劲不断积蓄,艾博生物、易卜半导体等一批高能级产业项目成功落地和集中签约。
科创人才近悦远来。人才引育力度不断加大,科创人才港启航计划、人才“樱花”服务提升计划等顺利启动,海内外引才新政加速出台,诚邀天下英才。人才激励和服务政策不断完善,修订出台《宝山区新引进优秀人才安居资助办法》《宝山区企业骨干人才专项激励办法》等多项政策,强化制度保障。人才引育成果不断显现,倾力培育青年科技启明星和优秀技术/学术带头人,办理人才引进近3000人。
科创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科创生态体系基本建成,打造b-link科创生态圈,六大体系聚点成环。科创政策不断优化完善,穿透性落实大学科技园“黄金十条”,科创“30条”、经济恢复重振“46条”、助企纾困十条等政策措施,释放政策红利。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有力,石墨烯平台成功创建为市级孵化器,市级双创载体数居全市前列。试点建设全市首个“科创街区”,打造“硬科创”和“软科普”功能。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组建百亿规模“科创贷”特色金融产品,推出2500亿金融专项支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产业扶持资金“免申即享”,各街镇、委办局一把手“首席代办”,把事情“一办到底”,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科创空间架构更加成熟。核心承载区建设加速推进。“打响大企业牌”,南大智慧城集聚生物科技优质企业,吴淞创新城产业转型有序推进,成功获批“数智南大”、宝武(上海)碳中和两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获批全市首个且唯一的“创新型疫苗科技园”,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成为引领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基本建成生活配套软硬件设施渐入佳境。全区累计创建5个市级产业园,各具特色,勇攀产业领域高峰;攥指成拳,勇拓“北转型”道路。